井冈山根据地虽然在江西,但早期的红军队伍是从哪里来的?当然是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,朱、陈领导的“湘南起义”,彭领导的“平江起义”。这三次起义的共同点是都发生在湖南省,井冈山在湘赣边界。
所以要注意历史的细节。中央红军虽然是在闽赣苏区发展起来的,但高级指挥员大多来自湖南,由此产生了十大元帅。其中,彭、罗荣桓、贺龙(湘西红军)出生在湖南,粟裕、黄克诚、陈赓、谭政、小、许光达等6位将军出生在湖南,占全国各省的近50%。
虽然在开国将领群体中,江西以360人的总数排名第一,但题目具体是“名将”,所以湖南省虽然排名第三,只有199人,但高级将领尤其是名将的数量无疑是名列矛前茅的,如粟裕、陈赓等。57位将军中,湖南籍的有19位,177位开国将军中,湖南籍的有45位,如、、杨得志、邓华、李志敏、宋、唐亮等。可以说是群星闪耀。
(左权将军)
这还不是全部。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初,他所指挥的八个军,实际上有三个是“开国湘军”,占37.5%,包括谭的第2军、程潜的第6军、唐生智的第8军。而且必须明确,北伐实际上是从湖南开始的,因为唐生智向广州政府投降后,1926年北伐军的势力已经扩大到长沙,而且
黄埔一期仅招生499人。但由于程潜开办的“向君吴江堂”整体融合了158名学生(几乎全部是湖南人),黄埔一期的湖南学生比例达到了非常高的比例。首期毕业生645人,其中湖南籍197人,占比30%。如被称为黄埔三杰的、陈赓、何,都是湖南人。
(陈赓将军)
所谓文学作品,包括何、胡宗南、。其中,李默庵也是湖南人。黄埔一年级学生参加过讨伐和北伐,在国民革命军中资历深厚,自然名将辈出。一般来说,在战争中真正得到重用和迅速提升的所谓黄埔生,大多是指前五名学生。黄埔一至五期共6054名学生中,湖南籍学生2198人,占比高达36%,居全国各省之首。
黄埔军从2000人的教导团开始,直到发展成为几百万人的军事集团。其中黄埔学生是中下层军官的骨干。在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,他们天生就具备了名兵的滋生地,并逐渐超越了保定军区总队。
(宋希廉)
比如北伐铁军四军的叶挺独立团,就是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装甲车队扩编而来的。在扩编的士官战士中,以三湘子弟为骨干,大部分是安源煤矿工人和湖南各地的农运骨干。排级以上干部几乎都是党员,湖南人,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。“没有湖南能成军”说的是真的。大家不太熟悉的秋收起义主官卢德铭、余洒度、苏先军、吴忠浩也是湖南人,但他们很早就死在了革命战争的战场上。
尽管老蒋重视“黄哲艺鹭”并提拔浙江同乡,但湘军将领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。北伐战争、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后,战区一级指挥员虽多为保定籍毕业生,但仍有不少分战区、兵团级军事主官,湖南仍为各省之首。作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。在解放战争蒋介石组建的22个兵团中,湖南籍的兵团司令可谓屈指可数。
(陈明仁将军)
比如先后担任第一兵团军长的郑洞国、陈明仁、黄杰,第四兵团的文立,第九兵团的廖耀湘,第十一兵团的霍宜章,第十四兵团的宋希濂,兵团副军长的傅园、丁德龙,复兴社的邓文仪,战场上中弹身亡的刘戡等,大家都很熟悉。至于黄埔四期、五期的指挥员、教员,就更多了。同时,南京中央军校开学后,湖南学生的比例也是蛮大的,这里就不解释了。
所以,在另一个阵营里,湖南籍“名将”的数量绝对是浙江第一,而且有一批响当当的,比如1军新任军长李洪,18军军长潘玉坤,74军军长,5军军长熊。看到了吗?所谓“五大主力”的军事主官们都已经到了,虽然不是第一批。
还有两位我军早期著名的洒热血的战士,就是红军司令员黄公略和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,他们也是湖南人。如果他们没有过早牺牲,他们的军衔至少会很高。这个结论不离谱吗?
(程潜将军)
根据《中国二十四史正史(秦-民初)》人物籍贯统计,河南和山东占据了华北平原的主体部分,历史悠久,人口众多,所以河南和山东差距巨大。前两个鲁豫就不质疑了。至于第三种,唐朝以后陕西一落千丈。
近代河南山东有点后劲不足。参考中国工程院的数据,可以看到江浙人才辈出。沿海地区人才发芽很快。
现在江浙人才济济,建国以来江苏人才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。中国两院院士江苏,历来第一,无人能出其右。
安徽省由安庆和惠州组成。为什么?只是因为这两个地区文化发达。
(一)我们来谈谈安庆的文化。
安庆市历史悠久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从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到民国二十六年(1938年),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和全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。从1861年开始,曾国藩就聚集了徐寿、华等人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科技专家和数百名工人。先后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、中国第一艘摩托艇——皇姑、安徽第一座电厂、安徽第一座自来水厂,分别建立了安徽第一个电报局、第一个图书馆、第一所大学、第一份报纸。
安庆桐城派在中国文坛生存了200年,代表人物方苞、刘大奎都是安庆桐城人。它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,深厚的文学理论,丰富而诚实的作品,风靡全国,在海外享有盛誉。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。
安庆市是一座有“戏”的城市。把黄梅调改造成黄梅戏的是安庆人,出现了严凤英、马兰、韩再芬等表演艺术家,尤其是严凤英、王少舫的《神仙眷侣》,把黄梅戏推向了全国。
(2)我们来谈谈徽州文化
徽州文化不会因为黄山市更名而消失。徽州文化即徽州文化,指古徽州六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,与敦煌文化、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。
由于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,徽州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,有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,有十里不同音的徽州方言,有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,有新安理学,有正宗的理学流派,有京剧原戏之一的徽剧,更有徽墨、砚、徽雕。
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内涵滋养了一批学术精英和文化大师。其丰富多样的文化也令国内外众多学者着迷,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。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至少已有半个世纪。同时,徽州因其秀美的风光和风土人情,让海内外游客感到“一生无梦徽州”。其代表人物有胡雪岩、朱、戴震、胡适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人。
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高校名单。截至2014年7月9日,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42所(不含独立学院),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(含民办高等学校444所);成人高校296所(含一所民办成人高校)。
第一名——中国高等教育中心。
(共有118所高等院校)
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古代帝都,建设一直是全国的重中之重,从未间断。北京对每个没来过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传奇的地方。
北京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,把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,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去消化,让每个人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,不被排斥。
在北京上学、工作,是很多京外学子梦寐以求、引以为豪的事情。但近年来,非京籍学生留京指标一直控制在10%左右。
第二名上海-华东第一高等教育中心
(共有96所高等院校)
上海是一个有着各种风俗的城市。生活在这个城市是令人愉快的,仿佛总有一个地方可供消遣,它总是那么渴望推陈出新。
上海自然资源匮乏:没有煤矿,没有铁矿,没有石油,没有木材,连建房修路的砂石都是“进口”的,市民日常的粮、油、菜、肉也都是兄弟省市供应的。
但是上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。人们常说,我们应该了解中国的三千年历史、Xi安、中国的一千年历史、北京和中国的近百年历史。
上海的城市文化,既有包容的包容,也有过分的精明和小家子气。从不同侧面看上海或上海人,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和结论,褒贬不一。
上海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和纵横交错的高架桥,让你感受到现代城市的繁华。再看上海的经济,无论是大街小巷飘来的时尚气息,还是随处可见的国际品牌垄断,以及各种入驻上海的跨国资本,都说明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,上海正在恢复昔日亚洲经济金融中心的地位,新的亚洲经济中心必然属于上海。
上海高校众多,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。再加上这几年扩招,本科生遍地都是。复旦和上海交大是数百万考生心中的圣地。
第三名Xi安-西北高教中心
(共有86所高等院校)
Xi是中国高等教育、科学研究、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,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。在重大前沿技术和高效技术领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。是国家航天、航空空和兵器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,国防科技工业在国内城市中最具竞争力。
说起历史,Xi人笑了。如果你看中国的历史,你必须看看Xi安。历史赋予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,是一座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。此外,就在今天,Xi也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氛围。
没有一个城市像Xi安这样,现代与古老、崭新与破旧、发展与落后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左边是奢侈品商场,右边可能是破墙旧墙。这座古都有着更加宽广的胸怀。它在弘扬文化的同时,也在迎接工业时代乃至信息时代的到来。老城区的建筑装饰和新城区的建筑规划,完全吸收了新兴城市的特点,保留了古建筑的风格。错落有致的道路,镶嵌的草坪,闪闪发光的高楼,充分体现了大城市的魅力。
Xi交通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这个城市的优秀大学。
第四名广州-华南高等教育中心
(共有84所高等院校)
广州是广东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,华南著名的旅游城市。这是一个自由的城市,也是一个环境最宽松的城市。广州是一个值得学者认真思考的城市。广州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。它张开双臂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求职者。只要你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,努力工作的人,广州都会有相应的机会给你。
关于广州的好处,很多人都在说广州冬天不像北京那么冷,夏天太热,春天会有沙尘暴;不像在上海,外地人永远是“阿拉乡下人”;也不会像深圳那样,纯粹的水泥森林,没有历史,没有温暖。
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这个城市大学里耀眼的明星。
第五名天津-华北高等教育中心
(有62所高等院校)
天津,意为天子穿越之地,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。唐朝中期以后,天津成为南粮北运的水陆码头。金朝在支固设“支固村”,元朝设“海金镇”,为军事重镇和漕运中心。从明朝永乐二年,也就是1404年到2004年,天津建城已经600年了。
860年天津辟为通商口岸后,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,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“洋务”运动的基地。从天津开始的军事现代化,以及铁路、电报、电话、邮政、矿业、现代教育、司法等建设,都是中国第一,天津成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业中心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天津作为直辖市,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的地位。改革开放以来,天津的港口优势不断增强,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。进入新世纪,天津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,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、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努力奋斗。
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是这座城市的孪生星座。
第六名武汉-华中高等教育中心
(有61所高等院校)
武汉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,也是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。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将武汉一分为三,形成武昌、汉口、汉阳一江之隔的格局。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道“玉帝吹黄鹤楼,梅花落江城五月”,所以武汉自古就有“江城”之称。清末、国民政府时期和建国初期,武汉经济繁荣,曾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,在亚洲城市中名列前茅。因此,武汉曾被誉为“东方芝加哥”。
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,高等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。另外,初等教育基本普及,中等职业教育也在蓬勃发展。武汉还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,拥有100多个独立的研究机构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大学。
第七名重庆-西南高教中心
(有56所高等院校)
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,位于中国西南部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,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,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。重庆历史悠久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享誉海内外。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,重庆多山多雾,所以又有雾都、山城之称。
学界认为,光绪十八年(1888年)在重庆巴县创办洋务学堂,是四川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。* *战争期间,中央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哈工大、交大等数十所重量级高校迁至重庆。有一段时间,重庆是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中心。虽然重庆过去长期归四川管辖,但作为四川省最大的城市,重庆拥有一批现代化大型企业,一批全国优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,一批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。科技创新潜力巨大。目前,重庆仍是西南地区高校最多的城市,其中不乏全国知名高校。
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两所大学。
第八名南京-华东第二高等教育中心
(共有54所高等院校)
南京虽然没有什么耀眼的特色,但是地理位置显著,文化底蕴深厚。
“六朝金粉地,金陵帝都。”南京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,与北京、Xi、洛阳并称为“中国四大古都”。历史的厚重让南京很有深度。这是一个很大气的城市,没有什么犀利。厚重的历史可以让人明白更多的东西,比如如何生活和工作。有深度的人都藏在这个城市里。
南京高等教育资源丰富,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之一。南京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改革开放以来,以南京大学为代表的“南京品牌”高校重新崛起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南京是中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之一。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,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。
南京的很多高校,比如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等,在全国都有影响力,在就业和考研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各省高校资源配置是否公平,我国普通高校发展如何,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。中国的高校是不是越来越多了?中国哪个省的高校最多?去哪个省上学更容易被211、985等学校录取?《南方周末》根据教育部等权威部门整理统计的数据。com揭秘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情况。
2014年普通高校增速下降,民办高校占比逐年上升。
截至2014年7月9日,全国共有高校2246所(其中民办高校444所),比2013年增加48所,增速为2.18%,比2013年下降0.63个百分点。其中,2014年民办高校444所,占全国高校的19.77%。从2010年开始,有逐年增加的趋势。
2010-2014年全国高校增长趋势备注:全国高校包括全国成人高校,全国高校包括民办高校。资料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(Xiaohu/Tu)
2014年江苏有134所高校,西藏只有6所。作为指标,江苏共有134所高校上榜,占2246所高校总数的5.97%,山东和广东分列二三位,分别为130所和125所。全国高校数量超过100所的省市有8个,包括江苏、山东、广东、河南、湖南、安徽、辽宁、河北。最少的是西藏,只有6所,占0.27%。
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校比例资料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。
211和985高校比例是北京最高的。31个省市有112所“211”学校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来看,北京的24所高校排名第一,江苏的11所高校和上海的9所高校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。
“985”高校39所,仅分布在18个省市。前四名分别是北京8名,上海4名,陕西湖南3名。全国各省市211,985高校数量分布资料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(PRC)。
以“211”高校占地方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,北京共有84所普通高校,其中24所211高校,占比28.57%,西藏只有6所,但西藏大学有211所,占比16.67%,上海在66所高校中有9所211所,占比13.64%,排名第三。
以“985”高校占本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,北京市有8所“985”高校,占全市普通高校数量的9.52%;上海有4家,占比6.06%,排名第二。
“天下一日不能无湖南”。可以说,中国近代史的一半是湖南人写的。
不信,英雄们黄昏不肯列名,个个如雷!
、任、彭、贺龙、罗荣桓、邓中夏、左权、蔡和森、蔡畅、何长工、李富春、邓华、李、粟裕、谭震林、陈赓、、萧克、陈光、黄克诚、萧广金、何叔衡、曾中生、李维汉等。
曾国藩、左、谭嗣同、黄兴、陈天华、蔡锷、宋等。他们可以说是千千成千上万湖南人的骄傲。提起他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!
朱镕基、胡耀邦、贺国强是新中国诞生后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。谁不熟悉他们?
湖南也有很多文化名人。齐白石,沈从文,魏源,,张,翦伯赞,田汉,丁玲,谁没听说过?
其实湖南还有很多名人没有一一列举。中国近代哪个省有这么多名人?
湖南人民在中国现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只要说到湖南人,我们就会如数家珍,聊个没完!
当然,在中国近代历史上,广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山西、广西、陕西等省也有不少名人,他们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
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,每个省市都或多或少产生过名人,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!
数风流人物还是看当下。中华民族,一代代人才辈出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!还可以列举一些湖南的名人。由于篇幅有限,我只是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字!
要说中国是篮球人才第一大省,应该是辽宁省。不用说,它拥有最多的CBA注册球员,实力雄厚。但是要说篮球运动发展最好的省份还是广东省。所以我觉得这两个省作为全国篮球第一大省几乎是并列的。
辽宁省:篮球人才最多。辽宁人热爱篮球,同时身高体健,所以这里涌现了无数的篮球人才。在目前的CBA联赛中,辽宁篮球队员多达43人,是各省最多的。其中也不乏有实力的选手。在辽宁队中,有郭、赵继伟、韩德军、李等具备进入国家队实力的球员。其他球队中,广东队的周鹏是辽宁人,已经退役的王也是辽宁人。周琦出生在河南,但他是辽宁青训培养的球员,后来还拿到了辽宁户口。辽宁男篮为中国男篮后卫培养了太多的人才。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一人李,到郭士强、张庆鹏、杨明,再到郭、赵继伟,辽宁省为中国篮球做出了巨大贡献,有资格成为篮球第一大省。
广东省:篮球事业发展的最好。篮球运动的发展与三个因素有关:一是人才数量。第二,群众的喜爱程度。第三,经济发展程度。广东男篮没有辽宁、山东、黑龙江等省份有天赋,但也不少。同时,广东在民众喜爱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都很优秀,所以广东也成为了篮球发展最好的省份。
CBA球队方面,广东有三支球队,包括九冠王广东宏远队。三支CBA球队是各省最多的。有了这些队伍,广东省的篮球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动。不仅队伍多,广东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也非常完善。他们把人才放在第一位。只要是好的苗子,就会花大价钱去挽留和培养。王把和周鹏从辽宁带回来,对他们进行了大力训练。另外,广东省的篮球氛围几乎是全国最高的。农村有各种各样的村赛,观众众多,已形成较大规模,知名度较高。在这个城市里,篮球场随处可见。打篮球的孩子排着队,每个篮球架里都有几个队在打。如果水平不好,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再玩。这种良好的群众氛围真让人羡慕。
辽宁省和广东省都有自己的特色。他们都在为中国篮球做出贡献,他们都值得尊敬。
上赛季,一些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对各队球员籍贯的调查。从关注的球迷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,辽宁省、山东省、广东省是中国三大篮球人才基地,相应三支球队的联赛成绩和球迷基础在CBA也是名列前茅。
以CBA球队辽宁鲍飞和山东高速为例。这两支球队一个是国内顶级后场球员丰富,一个是国内各种内线的生产基地。在上赛季辽宁篮球队的名单中,除了两名外援和替补内线球员魏梦之外,其他球员都是辽宁人,籍贯比较分散,辽阳、盘锦、本溪、葫芦岛都有,这也体现了辽宁篮球选材基础广泛的特点。
在山东队,除了球队队长隋然是山西太原人,球队核心丁彦雨航是新疆克拉玛依人,其他球员都是山东人。山东球员籍贯集中,其中济南最多。陶汉林、刘观岑和李敬宇都是济南人,陶汉林和李敬宇从小就认识。本赛季初,李敬宇被交易到陕西男篮,陶汉林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条非常感人的消息,告别他的头发。
近年来,广东队交易了不少本队年轻球员,导致队内本土球员锐减。上赛季只有老将陈江华和新人徐铭智是广东本地人。他们分别来自广东番禺和广东梅州。不过宏远队虽然本地人不多,但广厦的李景龙(广东东莞)、江苏的李原宇(广东深圳)等球员也是地道的“广东货”。
除了以上三支球队,CBA联赛中还分布着黑龙江、吉林、福建、浙江的篮球运动员。随着林志杰、刘铮、曾文鼎和其他台湾省球员在联赛中证明自己,来自包道的球员数量在最近几个赛季逐渐增加。